以喜迎十九大、内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為契機,為了充分發揮社會實踐作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徑的優勢,我院于暑期開展了以“尋訪紅色足迹,傳承紅色精神”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第一站:賈力更故居
7月4日,在學院團總支老師的帶領下,我院自治區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學習觀摩團來到了尋找紅色記憶的第一站---賈力更烈士故居。
賈力更1907年出生于内蒙古,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6年初,到廣州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結業後返回内蒙古,組織農牧民協會。七七事變爆發後,賈力更在土默特旗積極開展抗日活動。為了開辟敵占區工作,賈力更在歸綏(今呼和浩特)城西達爾架村開設了一個小雜貨鋪,借以廣泛聯系群衆,宣傳抗日救國道理。1938年秋,賈力更任中共土默特旗工委書記和察綏行政公署蒙政處處長。1941年3月19日,在帶領一批蒙古族青年從大青山出發赴延安途中與敵人遭遇,在戰鬥中不幸犧牲。
在解說員的帶領下,我們步入賈力更烈士紀念館。解說員向我們講述了賈力更烈士的英雄事迹,館内陳列着賈力更烈士生前使用過的物品及各種戰争留下的地圖、文件。同學們認真聆聽學習後,也紛紛拍照留念。
展館參觀結束後,我們來到賈力更烈士故居的放映廳,欣賞以賈力更同志為原型打造的電影《抗日英雄賈力更》。影片生動形象的展現了賈力更同志機智的與敵人周旋,率領蒙古族同胞一同抗日的事迹,同學們在感慨與贊歎的同時也受到英雄事迹的極大觸動。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歌聲在耳邊久久回蕩。這次我院的“三下鄉”活動之紅色教育,更是讓我們明白了這句話内涵。追尋紅色記憶,體悟革命精神。暑期“三下鄉”的第一站,以賈力更烈士的生平事迹,為本次活動開了好頭。愛國主義不是空喊口号,而是需要身體力行做出行動。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肩負曆史使命,肩負社會責任,奉獻社會,傳承英雄精神,我們義不容辭!



第二站:烏蘭夫紀念館
7月4日下午,在學院團總支老師的帶領下,我院自治區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學習觀摩團來到了尋找紅色記憶的第二站――烏蘭夫紀念館。
烏蘭夫(1906年12月23日~1988年12月8日),曾用名雲澤、雲時雨,化名陳雲章。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人,蒙古族。192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産黨。上将軍銜。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等職。
烏蘭夫同志是久經考驗的共産主義戰士、黨和國家優秀的領導人、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領導人。烏蘭夫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民族團結複興和祖國統一繁榮建立了卓越的功勳,深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在60多年的奮鬥生涯中,烏蘭夫同志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作出了重大貢獻,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和尊敬。他就像矗立在草原上的一座豐碑,永遠活在各族人民心中。
我院2017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第一天,在烏蘭夫紀念館落下帷幕。紅色記憶值得每個人去追,去思考。親身體驗過才會有更深刻的理解,走出校園,面向社會,是考驗,是機遇,更是實踐的具體落實。我們參觀烈士故居,參觀英雄紀念博物館,緬懷革命先烈,緻敬民族英雄,同時也進行了總結與反思,争當一名合格的共産主義接班人!


第三站: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據地
7月5日,由學院領導、老師和學生組成的2017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我院自治區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學習觀摩團來到大青山抗日根據地。
大青山抗日根據地是全國著名的老、少、邊區,烏蘭夫、李井泉、王若飛、郝秀山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這裡留下了光輝的足迹。1938年5月,毛澤東電令“朱德、彭德懷、賀龍、關向應、肖克等;“在平綏路以北沿大青山脈建立遊擊根據地甚關重要,請你們迅即考慮此事”。8月底,大青山抗日根據地遊擊隊2300餘人,由八路軍120師358旅715團政治委員李井泉和參謀長姚喆率領,冒雨穿過平綏鐵路,突破敵防線,進入武川縣境,9月1日到達大青山。10月間,大青山蒙漢抗日遊擊隊在歸綏縣面鋪窯子村與支隊主力部隊勝利會師。從此,大青山軍民以武川為中心,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遊擊戰争。
同學們跟随講解員聆聽根據地的革命曆史,緬懷革命先烈,大青山革命根據地的革命精神使我們每個人都受到一次心靈的震撼和靈魂的洗禮。參觀結束後,觀摩團在根據地展館的彙報廳舉行了以“緬懷先烈,堅定信仰,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為主題的黨日活動。全體黨員重溫了入黨誓詞,唱頌了紅歌《歌唱祖國》《強軍戰歌》《沁園春·雪》,大家都積極參與其中,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努力向黨看齊,做有理想、有信念的大學生。
活動結束後,我院黨總支副書記烏日古木拉老師稱贊了同學們的表現,并與同學們親切交談,一同分享參觀革命根據地的感受,烏書記也進一步強調本次活動的重要意義。最後,全體老師與同學在報告廳合影留念,結束了本次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第四站:烏蘭浩特
2017年7月30日上午九點,在學院團總支老師的帶領下,我院自治區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學習觀摩團來到了烏蘭浩特内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五一會址、成吉思汗公園等紅色遺址進行參觀。
内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既是烏蘭浩特市标志性建築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座全程反映民族地區民族解放曆程的紀念性展館。沒有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就沒有内蒙古的民族解放;沒有内蒙古的民族解放就沒有内蒙古區域自治的七十年。
接着同學們去了五一會址,五一會址作為中國共産黨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偉大勝利的象征,是展示内蒙古民族團結與進步的重要标志,也是20世紀40年代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推翻封建統治,建立新生人民政權的豐碑。
最後,我們來到成吉思汗公園,感受一代天驕的豐功偉績。
大家通過社會實踐深入學習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明确了自己肩負的重要使命,堅定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實現偉大複興中國夢的人生理想。我院将不斷總結經驗,使社會實踐活動發揮學校與社會、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為學生們在社會的大課堂中更好的成長提供有利的條件。


